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8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81篇
财政金融   260篇
工业经济   188篇
计划管理   711篇
经济学   696篇
综合类   316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32篇
贸易经济   410篇
农业经济   299篇
经济概况   3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During the last decade, social innovation has emerged as an outstanding topic for scholars, business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This growing interest is due to its potential positive effects on well-be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analyzes social innovation under the umbrella of the transformative service research framework. Adopting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attempt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deployment in service organizations of two types of factors that support dynamic capabilities, i.e. internal market ori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etence, impact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organizations develop different kinds of product, process, 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 innovations. The study also assesses the impact of these innovation activities on the organization's transformationa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increased access to new targets. Empirical research is based on a two-step survey to a sample of Spanish nonprofits (particularly,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foundations), since the nonprofit sector provides services that possess inherent transformation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confirm the expected positive effects of these two factors on soci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provide several guidelines for implementing social innovations in servic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72.
李金凯  刘钒 《科学决策》2015,(10):82-94
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下,遴选湖北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网络嵌入性与小微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入环境动荡性和环境包容性为调节变量,揭示在不同环境动荡程度和环境包容程度下,小微企业的网络嵌入性对其动态能力的不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结构维度还是关系维度,网络嵌入性与动态能力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环境动荡性和环境包容性负向调节网络嵌入性与动态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文章通过建立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环境治理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不存在固有的倒U型关系,仅当综合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才呈现出显著倒U型曲线,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本身不能促使环境质量改善。为缓解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着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削弱污染排放的累积效应,抑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4.
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城镇化逐渐展现出其开放性的特点,其对FDI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文章利用全国30个省级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对我国FDI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在中部地区与FDI呈显著正向关系、产业城镇化水平在东、中、西地区对FDI均呈现明显负向影响,土地城镇化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FDI的数量和分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研究有利于从城镇化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外商引资政策,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缩小FDI区域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75.
文章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探析管理创新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建立基本假设,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162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理念创新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对组织绩效无直接影响,但可通过动态能力产生间接影响;动态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对组织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且明确了管理创新能力维度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动态能力是核心,环境适应能力是基础。研究结果可为企业培育管理创新能力以提升组织绩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文章基于经济引力论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与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对2009-2013年连续5年的北部湾广西区4个中心城市(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的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从动态角度来看,北部湾广西区各主要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势十分明显;南宁与其他3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是4个中心城市中最强的,而北海与其他3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则是最弱的;无论就旅游业发展水平而言,还是就区域旅游经济合作而言,北部湾广西区中心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最后,就北部湾广西区旅游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7.
文章依据团队“输入-过程-输出”(IPO)视角,通过对105名创业团队领导和315名团队成员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团队自省性对创业绩效的作用,进一步地检验了创业团队中不同的领导风格与团队自省性组合情境对团队绩效影响的差异,并研究了创业环境动态性在团队自省性与团队创业绩效关系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团队自省性的增加有助于团队的创业绩效的提高,创业绩效在不同的情景组合下有所差异,创业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了团队自省性对创业绩效的作用。本研究对创业企业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8.
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动态吸收能力的概念内涵。沿循吸收能力整合分析的思路,以创新战略为导向,重点对科技服务业的动态吸收能力运行过程中的学习机制、知识整合机制以及网络调节机制整合框架进行论述。进一步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和扎根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情境下的典型科技服务业企业案例进行深度的探讨。选取东风设计院汽车焊装技术服务进行定性案例分析,探讨协同创新理论下科技服务业的动态吸收能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9.
全球供应链管理与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贸易自由化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外贸企业必将受到国际竞争者的严峻挑战,因此,外贸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文章在界定全球供应链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全球供应链管理与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外贸企业业务模式的动态演化路径,提出构建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二个关键要素:服务功能链的提升、虚拟供应链的构建.  相似文献   
80.
The paper estim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minal Treasuries rate and inflation in China. The dynamic econometric analysis yields a preferred, automatically reduced, empirical model revealing a Fisher effect. But the results are sensitive to using different sub-samples encompassed in the decade-and-a-half period following the disassociation of Treasuries from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dministered interest rates at the end of the 199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